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使用指南 使用指南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麦肯锡-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tamoadmin 2024-08-29 人已围观

简介1.谁能帮我找一篇《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现状与方向》论文免费帮我写字数多些,2.千万亿市场规模 谁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浪潮的执牛耳者?3.求论文: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与发展谁能帮我找一篇《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现状与方向》论文免费帮我写字数多些,1.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3000家,汽车维修企业25万家,汽配经营企业17万家,从业人数

1.谁能帮我找一篇《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现状与方向》论文免费帮我写字数多些,

2.千万亿市场规模 谁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浪潮的执牛耳者?

3.求论文: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与发展

谁能帮我找一篇《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现状与方向》论文免费帮我写字数多些,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麦肯锡-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1.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3000家,汽车维修企业25万家,汽配经营企业17万家,从业人数达到百万人左右,已经形成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市场占有率的重点零部件企业。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供应能力不断提高,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呈国际化、高技术化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投资力度加大、利用外资成效初显。合资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增添了新的活力。汽车零部件行业通过努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调整产品架构,加速产品更新,使我国汽车零部件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落后局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基本可以满足国产车型和引进车型国产化零部件配套的需要;②管理水平提高,质量意识增强。我国的零部件厂商经过最近几年整车厂商的大力扶持,在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随着企业质量意识的增强,企业参与各种国际认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至2004年底,零部件厂商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有700家;外资零部件厂商日益占据主流地位。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及对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的增大,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世界大的专业零部件生产厂商,如德尔福、博世等企业在我国纷纷建立了多家独资或合资企业,逐渐占据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主导地位。据统计,占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额15%的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70%的利润。 与国外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差距:①行业集中度低。由于我国大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很多是合资企业)大部分配套于汽车整车厂,且与整车厂形成体系,所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集中度肯定不会高于整车行业,这使得汽车零部件行业组织效率低下,行业内厂商处于无序竞争状态;②市场竞争秩序差。由于我国受经济体制的影响,地方热衷于将汽车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并为当地的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强大的“保护伞”。这样一来,本应当是一个统一的全国市场被强行分割为一个个地方性的市场,造成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秩序混乱;③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经营观念落后,专业化生产水平较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挂靠汽车集团而未经市场竞争就可以获取产品优先配套等比较优势,最终导致内部配套、地方保护等弊端,这与欧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自由竞争、全球购、择优录选的原则相违背。 2.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分析</b> 由于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实力良莠不齐,集团化不明显,所以零部件市场流通渠道也是复杂多样,这就造成我国的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不够成熟。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主要有两种渠道构成:①主流渠道。OE(ORIGINALEQUIPMENT)厂商的零部件由整车厂的售后部门销售到特约维修站,最后到车主。部分OE厂商的零部件通过批发商销售到独立的维修厂。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实力较强的汽车生产企业(特别是轿车企业)大部分都是与国外的汽车厂商的合资企业。由于国外的汽车厂家都有较为固定的零部件供应商,再加上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选择零部件供应商的标准,这使国内的零部件生产商很难进入他们固有的配套体系,所以这里的OE厂商几乎都是合资或者国外的零部件生产企业;②非主流渠道。一些批发商从零部件厂商购零部件,通过经销商,销售到独立的维修厂。这种渠道中的零部件厂商包括OE厂商、国外厂商和独立的零部件生产厂商(图3)。 三、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的发展方向</b> 首先,国家可以考虑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大规模、高档次、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的新型零部件交易购中心。通过这些大型的交易购中心,既可以降低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的零部件购成本和风险,还可以帮助本土零部件厂商进入合资汽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其次,促进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中零售渠道的发展。通过建立各种零部件专卖连锁店、大型折扣店、会员制大卖场、五金行、超级市场等增加零部件的零售渠道;最后,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如今,世界汽车行业主导企业为降低购成本,逐渐用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提供网络平台,将整车厂、供应商、销售和售后服务整合在一起。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要进入世界购网络,只能取这种交易模式,加入他们的购平台,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国内的整车企业要降低零部件购成本,增加竞争力,这种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也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千万亿市场规模 谁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浪潮的执牛耳者?

2月18日,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称发改委目前正在对机动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据相关资料,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批量化使用废旧汽车零部件,进行专业改造修复,使其拥有与新品一样的规格和品质。零部件再制造区别于“翻新”和“附厂件”。据相关专家介绍,与原厂新品相比,再制造零部件在成本、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但性能一致。有资料显示,再制造零部件可节约成本5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尚不成熟,再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加紧研究建立再制造管理规范是我国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当务之急。此次发改委公开表示修订完善管理办法,就是国家对零部件再制造业务的一次顶层设计。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究竟有什么优势?为什么国家在此时期重提零部件再制造?零部件再制造拥有多大的市场规模?谁又应当是这次产业浪潮的执牛耳者?汽车预言家第一时间连线业内人士,梳理零部件再制造背后的商机。

1

10年推广原地踏步的零部件再制

汽车预言家经过梳理发现,我国有关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资料显示,2008年国家发改委启动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201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再制造产业化”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工程之一。

尽管十年前就提出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伴随中国新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这一节能、环保、甚至具备光环的市场,始终没有形成预期的规模体系。

根据相关资料,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批量化使用废旧汽车零部件,进行专业改造修复,使其拥有与新品一样的规格和品质。

在技术方面,零部件再制造商必须用先进技术恢复原机的性能,并兼有对原机的技术升级改造,再制造后的产品性能要达到或超过新品。此外,再制造企业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原型新品”。

特别注意,再制造不是“翻新”和“维修”,而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方式。

有行业观察人士分析认为,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再制造产业发展,但是对于汽车再制造业而言,市场不成熟、准入制度不严格、监管不到位,考量再制造对象的条件不统一、尤其缺乏明确的再制造企业管理和规范标准,造成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停滞不前。“尽管一直在提倡,但产业规模十分有限。”

该分析人士的认识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有专家举例表示,比较灰色幽默的是,提倡了十年,直到去年机动车零部件再制造才不算“违法”。

据资料,2001年,针对违法生产、销售拼装车牟利,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交通部联合多部委联合下发《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在这份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拆解的“五大总成(发动机、方向机、变速器、前后桥、车架)”应当作为废金属,交售给钢铁企业作为冶炼原料。”这实际上造成了可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十分有限,五大总成基本上只有废旧金属一项回收形式。

关于“五大总成”只能够作为废金属回炉的规定是零部件再制造发展的法律障碍。报废车回收拆解行业是再制造企业获得稳定旧件来源的主要渠道,这个旧件渠道从法律上没有打通,再制造难以发展起来,分析人士表示。

这一法理缺位直到2019年才得到根本解决。2019年新修订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对此前规定中的五大总成不得回收进行了修订,明确经过溯源登记,五大总成可以交由资质企业进行零部件再制造。

在分析人士眼中,确立了政策合法性后,发改委再提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体现了一个很明确的政策引导方向。

除了法理性的矛盾外,有观察人士还指出了我国目前零部件再制造面临的几大突出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仍比较低,产业公信较低;二是零部件再制造流通市场渠道不健全;三是政策法规对再制造行业发展的支撑仍不足,零部件再制造缺乏统一标准;四是公众意识跟不上。

有来自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人士表示,相比政策、商业模式上的困境,公众认知度不足是摆在再制造产业面前的最大障碍。零部件再制造对消费者而言十分陌生,再制造产品更被普遍认为是二手翻新货;另外,我国汽配和维修市场还有大量的副厂件,给用户消费造成较大困扰,导致再制造产品的认可度不高。

多位汽车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消费者态度转变需要长期过程。但首先要让再制造零部件有渠道进入汽车后市场,才能逐渐实现认知扭转。但现在的情况是,零部件再制造仅仅停留在少数圈层消费,远没有大众化的渠道铺设。

有相关报告表示,自2011年开始,我国的报废汽车数量递增式增长,预计2020年将逼近1850万辆。分析人士认为:“面对即将到来的报废汽车数量急剧攀升的挑战,废弃的绿色回收利用必然要尽快上升至实际可操作层面,尤其是零部件的再制造市场的培育。”

2

零部件再制造或将创造超千万亿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欧洲的平均车龄是9年,美国市场为10-12年。欧美两大汽车市场的零部件再制造占到汽车后市场50%的份额;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平均车龄仅为4.5年,再制造份额只占2%-3%,仅为欧美汽车市场的十分之一。

无论是消费者车龄的提升还是在后市场规模的提升,都会产生巨大的零部件再制造市场。在诸多学者看来,废旧零部件再制造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拥有完善的发展体系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实践, 是一个重要的产业。相比之下,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起步较晚。从欧美成熟经验来看,零部件再制造在促进汽车产业链发展和节约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点。

据此前美国零部件再制造协会报告:“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节能60%,节约70%材料,节约成本达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有专家举例表示:以一台平均5公斤的电机再制造与制造一台全新的电机相比,可以减少9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节约12%的铜,节约18%的铝。按照1年50万台再制造电机核算,可减少4500吨二氧化碳排放,其生态效果相当于种植360公顷成熟森林,节约消耗铜300吨,节约消耗铝450吨。

相关分析专家表示,零部件再制造从工艺和技术上有着先天的节约优势。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大,后市场需求旺盛,应该大力发挥再制造零部件的优势,实现汽车后市场的能效节约。

相关报告预测,2035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95亿辆的峰值;2019-203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将保持在10%-15%的增速,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4.4万亿元左右。

实际上,世界上的汽车大国都很重视零部件再制造,并且已经形成成熟产业链,市场规模庞大。在美国,专业再制造公司年销售额达730亿美元,其中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是占比最高的产业,年销售总额高达565亿美元。在德国,至少90%的汽车废旧零部件可以得到再利用。宝马集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回收品经营连锁店的全国性网络;奔驰的再制造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00年前。

中国汽车产业单从产值上来说,由制造业向后市场和服务业转型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行业专家认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也必然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后市场。其中,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规模将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但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是生产制造业必然的发展趋势。零部件再制造作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交叉点,有助于推动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利用更为廉价的再制造零部件对车辆进行保养维修,配合了国家绿色发展、节约的环保理念。”

3

主机厂应该是零部件再制造的“执牛耳者”

实际上,现阶段从产业政策层面,已经为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铺平了道路,但另外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接踵而来:汽车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到底是谁来制定?

分析人士指出,第三方的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实际上没有自我制定在生产零部件标准的能力,多数的标准依然来源于主机厂。

资料显示,长期以来,主机厂作为整车生产平台,拥有最严苛的零部件制造和检测标准,并且这一系列的标准和整车安全相匹配。观察人士表示,标准壁垒客观存在,通俗的解释如果主机厂不打破零部件标准壁垒,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很难实现和原厂相同标准的零部件再生产。

“在中国现在的汽车生态模式下,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应该由主机厂牵头,”不少人士认为主机厂零部件再制造业务至少有两大优势:1.主机厂具有标准优势,可以最高质量实现再制造,满足消费者需求;2.主机厂有渠道优势,既可以实现零部件的回收再制造,也可以实现再制造零件的市场推广。

诸多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汽车后市场中,主机厂实际上介入的并不深刻。消费者往往在一二次厂商保养后,就开始选择了第三方保养。厂商昂贵的配件是限制消费者在4S店售后保养的原因,零部件的再制造有助于降低零部件的保养维修成本。

据中汽协相关数据,2018年以来新车销售呈现下滑趋势,新车销售利润萎缩趋势明显。如果主机厂在零部件再制造方面发力,将会以成本优势吸引消费者售后到店保养,实现售后服务的再度突破。

行业人士表示:“无论是主机厂自己的零部件再制造或者是委托第三方的零部件再制造,如果可以获得主机厂的支持,那么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就会与同质配件一样在后市场获得公平的机遇,但是否能打开销路还是要看消费者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求论文: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与发展

摘要

由于近两年来中国整车销售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形成对汽车零配件的大量需求,再加上整车寿命普遍缩短,消费个性化加速了零配件业的发展。汽车配件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短短十几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汽车配件加工和销售体系,它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取得的业绩也是辉煌的。应运而生的汽配市场虽孕育着无限的商机,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它同时面对着整体实力小、装备水平差、营销体系不完善、销售业态较传统等问题。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汽配市场;如何确立中国汽配市场的发展方向;如何改变目前中国汽配市场传统落后的交易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汽配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 汽车配件市场的现状

(一)汽车配件市场面临的形势

真正意义的中国汽车业和中国汽车配件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汽车配件作为一个产业是伴随着汽车业的发展于九十年代初确立。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汽车业新一轮购车热潮掀起,一批整车厂汽车公司销量连续高速增长,在汽车市场火爆的带动下,以离合器、汽车底盘、汽车前后桥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加工、汽车改装、汽车修理等相关行业的汽配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汽车工业的发展为汽车配件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会。

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目前每年对零配件的需求量达到八百亿元人民币左右,而每年从一级市场到区域经营再到零售商的汽车零配件流通至少要完成二千四百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1999年全国零配件的总供求量为700亿人民币,进口汽车配件的总需求量近7亿美元,而且将以每年11%—20%的速度增长。从总量和趋势来看,中国汽配市场都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汽车配件市场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比较重视整车生产企业,而忽视与其配套的汽车零配件市场的发展。实际上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从“乡间小道”驶入“高速公路”,汽车零配件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展空间。虽然汽车配件市场的总量巨大,但另一方面竞争也相当激烈,全国现有各种规模的汽修厂22.8万家,汽配经营企业约10万家,一个省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大型汽配专业市场,有的省会城市或较发达的大城市一地就有数家,明显呈现出买方市场的局面。

汽配市场,呈严重的两极分化状态,有一小部分运作有方的汽配城不断地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加强其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功能,使其适合品牌商的需求,从而走出一条与原来汽配城做房东的内涵有着根本区别的新路。而大多数仍以物业为主要经营体制的汽配城,在新的市场格局下将会很难生存。全国汽配城目前已有百余家,几乎都停留在物业管理和提供比较简单的配套服务上,所有的汽配城目前还处于最初级的现货贸易阶段。由于投资和经营汽配城很多是行为,这样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也容易导致不公平竞争。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国有大型企业由于其僵化的体制被逐步挤出了汽配市场。整个市场呈现“散、乱、差”的局面,同国外的成熟市场相比,经营手段落后,观念陈旧,竞争分散无序,企业单纯地在低水平的基础上利用价格杠杆进行无利润竞争,从而使大部分商家陷入了需求量越大,价格下滑幅度越大的恶性循环的怪圈。另一方面,这种无序的混乱,也给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机。从整体而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落后于整车工业,这是因为那些产品可靠、质量较好的汽配厂可选为整车的配套厂家,进入配套市场,而未被选为与整车配套的厂家只能进入维修汽配领域,这就形成了维修配件的质量低于整车组装件的质量。据有关资料表明,由于使用伪劣汽配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整个事故的3%以上。从在昆明这个国内较大的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制约着汽配行业发展的几个大的隐患。

隐患一:汽配市场所售产品的品质良莠不齐。同一种配件可能有七八个牌子的产品同时销售,且仿冒原厂或名牌的现象普遍存在。正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让那些对汽车配件和维修一窍不通的车主们无所适从。有客户来买配件,他们通常会直接询问“要原厂的还是副厂的?”这“原厂的”一般是指为主机厂配套的装车件;“副厂的”则是非配套厂家生产的非配套件,所以绝大多数原厂件的价格势必要高于副厂件。一般在乎自己车的车主都会首先选择原厂件,而他们的生财之道也就在这关键之处。这“原厂”一类还要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品质最好,是专门的装车件,也就是原车带的,外面根本买不到;第二个级别产品是供应特约维修站的,除了安装或更换时工艺上可能带来的差距外,产品本身与第一级并无太大差别;第三个级别便是流向零售市场的配件产品,卖的虽然仍是原厂件较高的价格,但实际上其品质已无法和真正原车所带相比。所以一般人以为在汽配市场买到的原厂件或在特约维修站更换的原厂件应该都与原车无异,其实其中必然会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别。更有一些维修站违规操作,其所谓的原厂件其实就是从汽配市场批发的,但回去卖出的价格自然就要远远高于汽配市场了。

文章标签: # 零部件 # 汽车 # 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