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维护 汽车维护

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分析的意义_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

tamo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1.1月新能源车销量出炉:荣威Ei5夺冠,宝马5系、Aion S进前三2.2022年国内乘用车零售2054.3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3.新能源车九月销量一览,特斯拉pk蔚来小鹏能否笑到最后?4.宁德时代总市值破万亿的边缘:新能源车产业逻辑和观察5.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169.1%2022年,汽车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缺芯贵电、疫情反复……一度导致车市按下“暂停键”。在危机和机

1.1月新能源车销量出炉:荣威Ei5夺冠,宝马5系、Aion S进前三

2.2022年国内乘用车零售2054.3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

3.新能源车九月销量一览,特斯拉pk蔚来小鹏能否笑到最后?

4.宁德时代总市值破万亿的边缘:新能源车产业逻辑和观察

5.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169.1%

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分析的意义_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

2022年,汽车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缺芯贵电、疫情反复……一度导致车市按下“暂停键”。在危机和机遇并存的形势下,那些仍能稳健发展的车企显得更加可贵,更能彰显自身实力。

去年,吉利实现累计总销量为1,432,988辆,同比上涨8%;营业收入148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5.6%,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至人民币52.6亿元;财务状况保持强劲,总现金水平上升20.4%至人民币337亿元,创历史新高;单车销售收入10.3万元,同比增长29.6%;平均单车毛利1.75万元,同比增长11.1%。

从销量和财报数据来看,吉利汽车2022年全面向新向上,通过加快推进“新四化”转型和“智能吉利2025”战略成果落地,吉利、极氪、领克等品牌都实现了突破。

其中最为亮眼的是吉利的新能源表现,2022年,吉利新能源汽车(含吉利、领克、极氪、睿蓝)销量增长300%,销量占比由去年同期6.2%进一步提升至22.9%。

纯电+混动双轮驱动,吉利新能源成绩亮眼

2022年,吉利通过在电气化、智能化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深入布局,实现了新能源渗透率翻倍式增长,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30%,成为国内新能源增速最快的车企。

去年,吉利纯电车型销量为262253辆,同比增长约328%。其中,几何累计销量达到149389辆,同比劲增170%,成为拉动吉利汽车新能源增长的关键动力;极氪交付71,941台,超额完成全年7万台目标,成为主流新能源唯?完成目标的品牌。

水滴汽车认为,极氪与几何纯电系列形成差异化合力,全面发力纯电市场,成为拉动吉利汽车新能源增长的关键动力。

2022年,几何推出了几何G6/M6两款全新产品,全系标配基于HarmonyOS开发的几何超电智能座舱,以“超能跑的真学霸”实力,为用户实现全民可享的智能体验,也意味着几何汽车的智能化转型开启全新篇章,为吉利在新能源纯电领域带来新的市场增量。

极氪更是吉利向新能源转型的先行部队。对于吉利来说,极氪集成了集团的最高技术实力,是集团品牌价值持续向上突破的关键动力。当前,极氪价格体系稳定,发展节奏符合预期,最新估值已接近900亿元。

从汽车市场角度来看,2022年新能源市场表现很强劲,高低两端市场仍呈现强势增长的态势。尤其是高端电动车市场,由于增加很多新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对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的升级推动力。

作为高端纯电市场引领者,极氪以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运作方式方法运营,不带历史包袱,拥有全新品牌、全新产品、全新组织架构、全新商业模式;相比新势力造车企业,极氪在质量保障、供应链体系管理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

基于浩瀚架构,极氪在产品力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去年极氪还推出了全球首个专为无人驾驶移动出行开发的纯电架构—浩瀚-M架构,能接入L4级别及以上智能驾驶系统,并兼容多种无人驾驶技术方案。可以预见,未来极氪还将引领吉利和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转型。

混动领域,去年是吉利的雷神元年,雷神智能混动体系布局持续完善,完成了雷神智擎Hi·X智能混动平台、智能变频混动电驱、高效发动机、电驱系统等混动全技术布局,全面赋能吉利和领克品牌,快速落地了吉利品牌雷神电混、领克智能电混Lynk E-Motive等多款产品。

水滴汽车认为,随着雷神混动技术日渐成熟和产品线逐渐丰富,吉利雷神混动系列也将于2023年迎来销量爆发,成吉利销量新的增长点。

产品+技术布局完善,吉利新能源转型未来可期

目前,吉利已经迈入新能源车全新发展阶段。过去一年,吉利汽车持续夯实纯电、混动、换电、甲醇等多技术路线新能源生态布局,全面向新已初见成果。

2023年,吉利品牌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正式发布,全面向新再加速。据了解,吉利银河分为“智能电混L系列”和“智能纯电E系列”,其中智能电混架构,架构能力覆盖A0级到B级的智能电混产品;智能纯电架构,架构能力覆盖A级到D级的智能纯电产品。

吉利银河计划该系列2年内将推7款全新车型,目前首款智能电混SUV“吉利银河L7”已经全球首发,并正式开启预订,今年二季度即可交付。

从产品矩阵来说,吉利汽车通过吉利品牌、领克品牌、极氪品牌涵盖了新能源市场各个价格带。

纯电领域有极氪引领高端市场,吉利品牌旗下的银河系列和几何系列分别布局中高端市场和大众市场;混动领域则由吉利银河系列和领克占位中高端市场。另外,睿蓝将继续在B端市场上保持发展,同时也将通过低成本方式进入C端市场。

从技术方面来说,吉利发布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电混8848,以及全新汽车操作系统“银河N OS”等一系列具有颠覆实力的新能源电气化技术,以实际行动践行“智能吉利2025”战略落地,引领行业进入价值创造的新阶段。这些尖端技术将在吉利银河L7上搭载,打造20万级智能电混的首选。

智能驾驶方面,吉利“天地一体化”立体出行科技生态持续进化。重点布局的L2+、L3智能驾驶技术,全新一代“NOA高阶智驾辅助系统”已应用于博越L,后续还将在领克、吉利最新产品上应用;智能座舱方面,由亿咖通科技战略投资的芯擎科技打造的“龙鹰一号”芯片,是全球领先、国内唯一的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将于2023年中实现量产,首发领克。

可以看到,吉利面向新能源转型的战略非常清晰,各品牌都有各自明确的定位分工。同时,吉利在新能源的产品和技术方面都有完善的布局,在生态方面也有自身的优势,其已经具备抢占新能源市场份额的实力。

随着优质供给和技术迭代的加速,吉利的规模化优势将更为扎实,企业在盈利能力上也会更上一层,从而有能力持续推动产品和技术的更新,形成良性循环。能够预见,吉利新能源转型未来可期,必然会是该市场最有竞争力的玩家之一,有望成为引领市场发展的新标杆企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水滴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1月新能源车销量出炉:荣威Ei5夺冠,宝马5系、Aion S进前三

2022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前五为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广汽埃安和长安汽车。

1、比亚迪:

2022年7月,比亚迪EV电池供货量供应量达到6.4吉瓦时,同比增速达到205%,超越韩国LG能源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2022年9月,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单月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达到201259辆,同比暴涨151.2%,再次创下单月销量历史新高。2022年12月3日消息,官方数据显示,比亚迪汽车11月全系销售230427辆,同比增长134.3%。

其中,乘用车包含出口在内共销售22942辆,同比增长136.5%。至此,比亚迪新能源累销突破310万辆,销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继续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

2、特斯拉:

2022年4月21日,特斯拉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总营收入比增长81%;截至第一季度末,公司未偿还的可追索债务大幅度降低。7月21日,特斯拉披露财报。特斯拉第二季度营收略高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长42%;净利润同比增长98%。10月20日,特斯拉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特斯拉汽车第三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56%。

3、上汽通用五菱:

2022年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销量超160万辆。全年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17.4万辆,同比增长190%,且连续10个月保持环比增长。2022年五菱品牌累计销量达1177507辆,同比上涨约11.09%。其中,新能源产品宏光MINIEV累计销量超12.7万辆,连续3个月成为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4、广汽埃安:

2022年3月17日,广汽集团公告,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已完成大额度融资。2022年10月20日,广汽集团(601238)宣布,子公司广汽埃安完成了A轮融资引战。本轮融资共引入53名战略投资者,释放17.72%股份。

5、长安汽车:

2022年8月8日,由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华为三家公司联合打造阿维塔11正式上市,定位为智能电动轿跑SUV,一共包括三款车型:长续航双电机版和长续航双电机奢享版均在2022年12月开始首批交付;超长续航双电机奢享版将于2023年一季度开始交付。

2022年国内乘用车零售2054.3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

乘联会最新发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1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4.1万辆,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68.4%。受疫情影响,除了环比下降幅度较大之外,1月份前十排名也出现较大变动。排在前三的分别是荣威Ei5、宝马5系?PHEV和广汽新能源Aion?S,奔腾B30?EV销量排在了第四位,北汽新能源EU和宝骏新能源则排在了第5和第6位。此外,全新秦EV、蔚来ES6、欧拉R1和风神E70也进入了前十。

Top?1:荣威Ei5

1月销量:3068辆

12月份荣威Ei5销量3068辆,虽然环比下降了43.7%,但排名却冲进了第一名,同比增幅也有2.3%。

荣威Ei5补贴后起官方指导售价12.88万元,该车搭载了一台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85kW(116Ps),最大扭矩255N·m,三元锂电池组容量52.5kWh,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420km。此外,近日工信部329批新车公示中出现了新款Ei5车型的申报信息,新车的动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最大功率提升至184马力,较现款116马力提升了50%以上。

Top?2:宝马5系?PHEV

1月销量:3000辆

1月宝马5系?PHEV销量3000辆,环比下滑10.3%。虽然环比上个月销量有下降,但宝马5系PHEV的排名也进入了第二名,同比增幅更是达到了12400%。

宝马5系PHEV纯电行驶能跑67km,插电混动模式下百公里油耗约为1.7L。其搭载的2.0T涡轮增压引擎,匹配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爆发出184的最大马力和135kW的最大功率。此外,电机的加入,使这套动力系统的功率和扭矩峰值分别保持在185kW、420N.m,为车辆带来优秀的动力表现。

Top?3:广汽新能源Aion?S

1月销量:2648辆

1月广汽新能源Aion?S销量表现依然亮眼,排名进入了前三甲。上市以来,Aion?S累计销量达到了35141辆。

另据最新的纯电动车型上险数据显示,广汽新能源Aion?S的1月新车上险量为2363辆,是榜单中仅有的两个能实现月销破2000辆的车型之一,另一款车型是刚实现国产的特斯拉Model?3。

广汽新能源Aion?S目前共推出四款车型,包括炫530、魅630、魅630?Evo以及魅630?Max。Aion?S电动机最大功率为135kW,最大扭矩300N·m。电池来自宁德时代最新的代号811的三元锂电池,整个电池组能量密度达到170Wh/kg。官方公布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510km,低续航版本的续航里程也达到了410km。

Top?4:奔腾B30?EV

1月销量:2161辆

1月份奔腾B30?EV的表现依然强劲,销量2161辆,排在了第四位,同比增长53925%。

目前在售的2019款B30?EV综合续航里程为402km,厂商指导价18.98万元。新车电机总功率90kW,总扭矩231N.m,搭载的电池组能量密度51.06kWh。据悉,2020年红旗在新能源车方面将再推出更多新车型。

Top?5:北汽EU系列

1月销量:1966辆

去年全年销量以超过11万辆的优异成绩收官,而1月份受到疫情的影响,北汽EU系列的销量环比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

虽然受客观欢迎影响1月份销量有所下滑,但从北汽EU系列车型的规划来看,预计其2020年的表现仍值得期待。

Top?6:宝骏新能源

1月销量:1706辆

1月份宝骏新能源销量1706辆,排名跌至第6位,同比下滑79.5%。

作为一款微型电动汽车,宝骏新能源在去年下半年的表现非常强势,一路高歌猛进,全年销量达到了48098辆。目前来看,车型外观小巧时尚,价格便宜,宝骏新能源在三四线市场无疑还有这继续增长的潜力。

Top?7:全新秦EV

1月销量:1690辆

1月份全新秦EV再回前十榜单,销量1690辆。虽然元EV、唐EV等车型销量还没重回前十,但其潜力仍然值得关注。

受疫情影响,据比亚迪官方发布的公告称,公司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7133辆,较去年的28,668辆同比减少75.12%。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144辆,同比下滑68.2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876辆,同比下滑达84个百分点。

Top?8:蔚来ES6

1月销量:1493辆

1月份蔚来ES6销量1493辆,仍然是新势力中唯一进入前十榜单的车型。另外,在1月份的上险量排名中,蔚来ES6的表现也不错,排在第4位。从目前的趋势来看,2020年ES6的销量表现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此外,在融资方面,在宣布完成1亿美元融资一周后,蔚来汽车又宣布与两家与其无关联关系的亚洲投资基金签订了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根据协议,蔚来将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购买方发行和出售本金总额1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

Top?9:欧拉R1

1月销量:1295辆

1月份欧拉R1销量同比下滑26%,相对来说下滑幅度比较小。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欧拉R1累计销量达到了28498辆,在A00级中也是销量增速最快的车型。

欧拉R1定位瞄准城市年轻人上下班通勤,动力上搭载了一台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35kW,最大扭矩125Nm,最高车速能够达到102km/h。三元锂离子电池容量有33度电,官方公布的续航里程达到了351km,支持慢充和快充两种充电方式。

Top?10:风神E70

1月销量:1263辆

1月份风神E70销量1263辆,同比下滑23.5%,再次回到前十榜单。据悉,目前在售车型东风风神E70?2020款500和600车型各三款,工况续航里程分别为401公里和508公里,三元锂电池容量分别为50.8kWh和61.3kWh。搭载永磁同步电机总功率110kW,总扭矩260N.m。

电动君总结:

从乘联会数据来看,1月新能源乘用车的批发销量4.5万台,同比下降51.3%,环比12月下降67%。其中插电混动销量1.0万台,同比下降38%。纯电动的批发销量3.5万台,同比下降52%。?受春节假期延长及复工后因疫情管控人流等因素影响,汽车销售、租赁及售后服务业务呈现断崖式下跌,经销商经营回款出现断流,企业面临履约困难,全行业的短期流动性冲击极大。但是,疫情是暂时的,消费需求仍存在较大的潜力,预计疫情之后销量将会迎来较大的提升。另外,乘联会也预计,随着北京的新能源车放号,巨大的购车需求可能更快释放,这对2月的新能源车生产销售会有促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车九月销量一览,特斯拉pk蔚来小鹏能否笑到最后?

易车讯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16.9万辆,同比增长3.0%,12月零售较上月增长31.4%,这也是2008年以来最强的12月环比增速。1-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54.3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9%。同比净增38.6万辆。

12月豪华车零售26万辆,同比增长6%,环比增10%。车购税减半政策对消费升级的高端消费促进较大。

12月自主品牌零售106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20%。12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8.9%,同比增长3.8个百分点;1-12月累计份额47%,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长6.1个百分点。12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57.5%,较去年同期份额增加10个百分点;1-12月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0%,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加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12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85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59%。12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0.6%,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8.7%,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8.5%,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4.0万辆,同比增长35.1%,环比增6.5%,1-12月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

1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9.5%,较2021年12月22.6%的渗透率提升7个百分点。12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1.0%;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2.8%;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9%。

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12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6%,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6.5%,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3.5%,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6.6%,下降8.3个百分点。12月起售价10万元以下新能源车占比21.8%,较去年12月下降9个百分点;10-20万占比44%,提升8个百分点;20-30万占比23.3%,同比降2个百分点;30-40万占比7.4%,增1个百分点;40万以上占比3.49%,增2个百分点。

2022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乘联会专家团队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总体狭义乘用车销量2,350万辆,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6%。

易车超级评测体系重磅上线!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云集,易车年度车型榜单新鲜出炉!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等你来看!

宁德时代总市值破万亿的边缘:新能源车产业逻辑和观察

乘联会近日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九月份的成绩单,数据显示,我国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12.5万辆,同比增长99.6%,环比8月增长24.1%。其中插电混动销量2.2万辆,同比增长55%;纯电车的销量为10.2万辆,同比增长105%。

从厂商维度看,位列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三名的分别为上汽通用五菱24386辆、比亚迪19048辆、特斯拉中国11329辆。,

其中A00级销量3.25万,份额提升到纯电动的32%。9月新能源车市多元化发力,上汽通用五菱24386辆、比亚迪19048辆、特斯拉中国11329辆,分列新能源三强,蔚来、小鹏、威马、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很优秀数据乐观,销量均有不错上涨。广汽新能源等也高增长,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加剧。9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3.37万辆,同比去年9月增长17%。

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登顶,离不开五菱宏光MINI的销量大涨,,与八月份相比,幅度尤为明显。一个月以前,居榜首的还是特斯拉Model?3,上月销量为11811辆,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历史上已是创下了神话,但还是架不住五菱?宏光MINI?EV这款小车反超成为国内纯电车新销量冠军。

这款车不仅填补了AOO级电动车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白,价格也切中了消费者的购车痛点,现在能看到的宝骏E100、欧拉R1、科莱威等车售价都要在五六万元起,而五菱宏光MINI?EV最低配三万元不到的售价,基本能覆盖所有消费群体。

还有尤为关键的一点,能做到月销上万同时交付量也不拖后腿的车企在国内实在是太少了。而五菱宏光其中一项硬实力就是充足的产能。

Model?3最初国产的时候,大家都说特斯拉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鲶鱼,将会盘活整个市场,不过从三月以来的成绩单来看,这哪里是条鲶鱼,明明是条野心勃勃的鲨鱼。对特斯拉Model?3而言,十月份的数据可能会再次刷新纪录。Model?3换装了来自宁德时代的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探到23万元内,

国产Model?3在去年正式发布的售价为35.58万,仅过一年时间价格已经下调至24.99万元,这也会让潜在消费者担心,特斯拉Model?3会继续降价吗?答案是会。

今年年初,国产特斯拉Model?3在上海工厂正式交付,无论在生产成本还是国家补贴方面,与进口车相比都有巨大优势。随着国产化程度和产能继续升高,Model?3势必会再次降价。

不过,国产造车新势力里最惨Model?3的强势崛起,受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正面迎敌的小鹏P7了。新车发售前,何小鹏表态Model?3起码要再降一万美元才算物有所值,结果年初,国产Model?3就进行了一次调价。何同学想,没事,小鹏P7走的是长续航路线,Model?3标准续航版车型也只能跑445km,后驱长续航车型不会这么快出,毕竟韭菜不会长的这么快。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4月10日,国产特斯拉Model?3长续航后驱版正式发布,补贴后售价33.905万元起。4月27日,小鹏P7线上正式上市,补贴后价格区间为22.99-34.99万元。

但小鹏汽车九月表现的也很不错,单月总交付3478台,同比增长145%,第三季度交付量8578台,同比增长266%,创季度交付量新高。其中,小鹏P7单月就交付了2573台,这在和特斯拉的竞争中其实也算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过接下来才是真正见证实力的时刻,10月1日,特斯拉中国再度宣布下调国产Model?3的售价,其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降至24.99万元,价格已进入25万区间,小鹏和特斯拉真正站在了同一起跑线,都定位纯电动轿车,售价也在同一区间,可以预见,小鹏P7的销售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

特斯拉Model?3的现象级爆款到目前来看其实对蔚来是利好状态,特斯拉这个品牌吸引对新能源车感兴趣的人群越多,蔚来的机遇也越多,毕竟市面上中高端车型种类较少,特斯拉也尚未覆盖这一领域兼备性价比和品牌力的车型更是少之又少。

蔚来九月9月销量为4708辆,同比增长133.2%,蔚来ES8交付1482辆,ES6与EC6共计交付3226辆,延续了近几个月来上涨趋势。除了蔚来的产能一直在爬坡以外,也跟蔚来宣布终身免费换电将下线不无关系。蔚来官方宣布,自10月12日起支付大定的用户,免费换电权益月度限次数,但这一政策也压榨了四季度的购车需求。

当然,蔚来也别偷着乐,以为自家的ES6和ES8是SUV就能逃过一劫。上海超级工厂二期工程已经处于收尾阶段,部分二期厂房内已经有了生产设备,这意味着Model?Y车型的生产工作有望提前。国产版Model?Y已经开始预订,长续航版价格为48.8万元,Performance高性能版价格为53.5万元,对比今年Model?3一路跳水的价格,Model?Y的预售价里有多少水分也可想而知。蔚来ES6本身就是对标Model?Y而生,这次能真刀真枪的打一架了。等到Model?Y开始交付,两款车价格区间基本重合,冲击才真正开始。

国产化的核心目的是降低成本,换用磷酸铁锂电池也是为了降低成本。特斯拉相关人员透露,?一月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零部件本地化率为30%左右,计划到2020年7月提升至70%-80%,到2020年底国产特斯拉Model?3就将实现100%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之前网上有人说特斯拉Model?3售价能降到23万以下被官方辟谣,但就这个趋势来看,笔者认为等到Model?Y量产或降价之时,也是Model?3再次调价的时候。

国内新能源市场大势极好,但特斯拉作为外资有一家独大的可能,自主厂商需要从产品硬实力上下手,正面与之交锋,才有可能避免特斯拉的反客为主。当然,目前看来自主厂商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市场反应也向好,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169.1%

财联社上海4月20日讯, 去年,业内对新能源车行业最大的担忧来自于两点: 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补贴退坡。

3月底之前,在各大主流整车厂一顿涨价操作之后。从Q1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数据看,价格上涨并没有压低终端需求。反倒是在“抄底价”的心理倒逼下,零售数据同比大增。

具体来看,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44.5万辆,同比增长138.4%,环比增长80.6%;Q1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00.5万辆,同比增长135.8%,环比下降11.4%。插电混动车3月零售8.5万辆,同比增长201.2%,环比增长43.3%;Q1零售21.9万辆,同比增长212.9%,环比增长4.6%。

3月限购城市渗透率达到42.3% ,非限行限购城市和限行城市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28.7%和31.2%,创 历史 新高。3月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及四线以下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42.3%、33.9%、30.6%、23.6%、17.9%,表现优异。

涨价也挡不住汹涌的订单,新能源车行业已经迎来底部反转?

探究22年一季度的销量逻辑,似乎还无法完全证伪去年的担忧。

首先, 碳酸锂涨价+补贴退坡 ,对于终端购车成本影响大概上升8000-11000元,但对于宏光MINI这样本身没有补贴 、单车带电量较小的车型, 影响成本上涨幅度较小

其次,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是订单销售,导致 3-4月包含了消化前期的订单

另外,终端价格涨跌对于 刚需人群 来说,不是买不买的问题,更多的是选择买哪家品牌、哪个价格段车型的问题,因此上游价格传导影响较小。还有个细节,虽然从今年初到3月底各厂家不同程度调高了售价,但 涨价的生效时间基本是3月中或月底之前,这也促使订单会呈现一定的集中,引发更多消费者理性或跟风抢订。

而接下来的二季度,是 汽车 行业传统的淡季,如果后续上述提到的关键不确定担忧不能改善或解决,那么面对一季度优秀的销量成绩单还不能太乐观。

另一方面,由于 疫情突发、海外地缘zz冲突,带来的长产业链影响逐渐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需求延期担忧。

上游大宗商品价格被不断抬升,包括钢、铝、煤、电池主材等。 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对于价格信心的预期出现起伏。其次,经济复苏的速度影响终端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

可以看到,上游原材料涨价或是补贴退补的幅度/时间都可以通过zc的一定干预实现一种理性平衡,但疫情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可控的难度系数。

如何破局? 汽车 作为家庭可选大消费、对经济意义深厚的大制造业、对未来影响深远的智能 科技 产业。谁能逆境复兴?

大概可以从四个维度去观察:

第一,自持上游资源占比大的公司; 锂电池上游成本压力最大的原材料是碳酸锂,约占电池材料成本25%~30%。以宁德时代为例,在上游的锂、镍、钴资源布局上,通过收购、合资、参股、参与产业基金、定增等方式获得原材料自给权。

涉及公司包括但不限于:澳大利亚锂矿企业Pilbara Minerals、天华超净;北美镍业 North American Nickel、与广东邦普、格林美、青山钢铁、印度尼西亚IMIP合资建设印尼红土镍矿,子公司1.375亿美元获得KFM 25%股权,而KFM拥有刚果金Kisanfu铜钴矿95%权益等……

去年9月公司公告,拟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资建设宁德时代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宜春)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35亿元。

矿权优势让企业拥有相对更低的成本并享受更高的毛利率。伴随着海外新增供给推进进度的不确定性增加,锂资源供给需求错配时间延续,拥有上游矿权、掌握资源自供安全的公司预计持续受益行业红利。

第二,通过控股或者合资建厂锁定材料产能; 根据测算,正极一体化打通后,单吨净利有望从单纯正极环节的1万元/吨提升正极全产业链一体化后的3.4万元/吨,负极环节有望从单纯负极的4000元/吨提升至一体化后的7000元/吨,电解液从3500元/吨有望提升至8500元/吨,一体化将显著增厚盈利。

第三,预先布局新技术产能,例如4680电池的产能布局; 由此衍生出了“新的产业链条”:高镍正极(中伟股份、容百 科技 、当升 科技 、华友钴业等);硅基负极预计2022年-2025年复合增速达46%(璞泰来、杉杉股份、贝特瑞等);碳纳米管(天奈 科技 是中国最大的碳纳米管生产企业之一);新型锂盐 LiFSI(天赐材料:年产 2 万吨电解质基础材料装置及年产4000吨LiFSI装置目前已达到稳定生产状态);结构件(科达利:公司已经具备生产4680电池技术积累和生产各圆柱电池紧密结构件的能力;宁波精达:钢壳4680的拉伸设备已完成样机生产;震裕 科技 :结构件业务深度绑定宁德时代);设备:激光膜切设备(利元亨:激光膜切设备、涂布机等)、涂布机、卷绕机(先导智能:已推出适用于全极耳圆柱电池的卷绕机)、高速激光制片机(海目星:高速激光制片机龙头,无极耳切割技术领先,已在特斯拉4680电池中获得验证)、焊接设备(联赢激光:拥有4680电池焊接技术,已有样机装配调试)等新产业链;

第四,储能业务拓展; 2022年以来,受碳酸锂涨价影响,市场担心储能系统的成本上涨会削弱储能的经济性,最终削弱行业装机量需求;但从本周全球储能项目来看:共计新增4224 MW(其中电化学储能3024 MW/6099MWh),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分别新增约2930/619/100 MW。美国加州储能贡献率已达电网负荷峰值的10%。日前,特斯拉公开最新巨型Megapack储能项目“Townsite Solar and Storage Facility”,其容量达360MWh,可为6万户家庭供电。该项目位于内华达州博尔德市,是特斯拉最大Megapack项目之一。可以看出海外储能需求旺盛,不降反升。

根据宁德时代2021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年1-12月实现净利润140亿元-165亿元,同比增长150.75%-195.52%。业绩增长原因主要是:2021年新能源 汽车 及储能市场渗透率提升,带动电池销售增长;市场开拓取得进展,新建产能释放,产销量相应提升。 公司2020年储能销量在2.4GWh,21Q3达8GWh,毛利率保持在35%左右。 随着更多省市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和推广,火储联合调频可以改善传统电源调频性能,并不新增调频容量,相关公司储能的业绩贡献占比有望持续提高。头部电池企业、储能变流器、高精度温控都将受益。

2022年1月11日,乘联会发布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据统计,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总量达到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零售总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双百位”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燃油车批发总量为1779万辆,同比下降4%;零售总量为1716万辆,同比下降6%。可以说二者市场走势分化明显,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选择新能源车型的背景下,2022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必然也会越来越快。

从销量数据来看,过去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供需两旺的背后,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已经悄然来袭。

近期,有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包括特斯拉、小鹏汽车、广汽埃安AION S Plus、大众旗下ID.6 CROZZ和ID.4 CROZZ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都宣布了涨价的消息,其中国产Model 3和Model Y上涨最多,分别为1万元和2.1万元。广汽埃安AION S Plus次之,价格上涨了7000至14000元。小鹏旗下三款车型也都有提价,上涨区间为4300至5900元。其它未直接提价的电动车型,也取消了相关购车优惠。而车企这一波“集体涨价”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政策补贴退坡、动力电池涨价、芯片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退坡30%,2022新能源补贴进入“倒计时”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同时该文件指出,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势头,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于同年12月31日终止,这也就意味着截至今年年底,国内长达1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马拉松”将正式到达终点。

事实上,任何一项政策的变动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市场调查为依据的,尤其是助力我国实现汽车强国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可否认,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各类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也起到了超越预期的成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初步完成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购买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潮流趋势,“补贴”已经不再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的关注重点。可以预见,在未来补贴彻底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市场份额也将稳步在序地实现增长。

缺芯风波延续,导致新能源汽车供小于求

回顾2021,“芯片短缺”是全球车市及所有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根据AFS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5日,由于芯片短缺问题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已达198.2万辆,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012.2万辆。

众所周知,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全球芯片供应商产出乏力,伴随主机厂需求旺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最终使众多车企陷入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芯荒”甚至成了各大车企高层的共同心病,因此也出现了加价抢购芯片的现象。同时因缺芯问题带火的二手车市场也成为去年车市独特的景象。

即便到目前,全球车市仍未摆脱缺芯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芯片紧张的局势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此外,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上所用的芯片数量翻倍增长,由此也增加了汽车的制造成本。所以,即使芯片可以恢复正常供应,新能源汽车涨价依然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趋势。

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

除了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领域的产能不足、价格上涨同样是导致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为5万元/吨,近期则涨到29万元/吨,仅一年涨幅就达到了480%;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钴的价格也从不到24万元/吨上涨到了38万元/吨,涨幅接近60%。此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Q3与2020年Q4相比,隔膜、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电池相关原材料均有不同幅度的提供,最高涨幅超170%。

因为原材料价格提升,随之导致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所以在2021年下半年,比亚迪发布了电池产品涨价20%的公告,天能锂电、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企业也纷纷发布了调整电池或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通知函,而车企在生产制造环节付出的更多成本,最终还是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产品售价上。比如1月22日,比亚迪官方发布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目前市场表现,多家专业机构表示,预计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产品价格持续增长将带动整车终端售价迎来新一轮上升。?

综合政策、硬件、原材料多角度摊开来看,与其说这一波涨价潮是新能源车企有意而为之,不如说是“形势所迫”更为贴切。可以预见各类新能源车型在2022年开启“涨价模式”是必然趋势。从目前国内各大车企透露的信息可知,今年至少将有上汽荣威科莱威、小鹏G9等十多款纯电新车上市,如无意外,这些上市新车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

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用时间换空间”的阶段已经过去,在绿色消费理念和“双碳”目标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必然会稳步提升,同时伴随补贴红利进入“倒计时”,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将刺激主机厂在技术、产品开发领域投入更多,以引领行业完成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过渡转变。

文章标签: # 新能源 # 销量 # 同比